当前位置:

体坛简评:徐杜“红脸”非害,解矛盾聚人心

来源:24直播网

《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报道》

作者:冯子涵

7月28日晚,国际篮联团结杯赛场上,广东全运男篮遭遇了一场令人扼腕的失利。在以84:87落后于巴西男篮之际,比赛结果却因为一次意想不到的内部矛盾而受到更多关注。

在比赛的第二节,徐昕在篮下尝试一次强攻,然而被裁判判定为走步。见此情形,广东队主帅杜锋果断将其换下场,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。然而,徐昕对此并不认同,当场与杜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,甚至出现了抬手对峙的紧张场面。队友们见状立刻上前拉开徐昕,现场气氛一度十分紧张。

随后,两人在暂停期间再次发生口角。这样的场景被在场观众和媒体记录下来,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对于这样的冲突,球迷和媒体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。有人认为杜锋作为主教练,在比赛中对球员的疏漏进行及时纠偏是职责所在,但当众严厉斥责可能会对球员的自信心造成打击;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徐昕作为年轻球员,应该虚心接受指导,而不是在比赛中与教练发生冲突。

事实上,在竞技体育中,教练与球员之间的矛盾并非罕见。资深教练如杜锋,与老队友如朱芳雨,也曾在场上与功勋教练李春江产生过争议。他们曾通过争论和沟通,最终统一了思想,继续进行训练。因为大家都明白,赛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,场边的话赶话容易因情绪冲动而引发矛盾。

要化解这种威严与锋芒的碰撞,除了要统一思想外,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基于尊重与沟通的良性互动。主教练在批评球员时,如果能多一些“场上雷霆、场下春风”的智慧,在激烈的交锋间隙或赛后进行更深入的沟通指导,既能够维护赛场纪律,又能保护年轻球员的心理成长空间。而年轻球员则应该将一时的血气之勇转化为对自我提升的渴望,虚心汲取教训。

无论是严师高徒的相处模式,还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建立,对于一个队伍来说都至关重要。从教练到球员,只有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才能形成最强大的战斗力。再精妙的战术、再出色的个体,如果团队的心劲不能拧成一股绳,那么在强敌面前就如同沙堡般脆弱不堪。因此,无论结果如何,团结一致、共同前进才是最重要的。